返回列表

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公布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9-12
浏览:751
来源: 凤凰创壹

近日,厦门市教育局在其官网上发布《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公布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根据《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厦教发〔2023〕56号)精神,经组织遴选、专家评审、公示无异议,认定集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等20个专业为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项目。

以下是通知全文:

各高校:

根据《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厦教发〔2023〕56号)精神,经组织遴选、专家评审、公示无异议,认定集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等20个专业为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项目。现将认定结果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详见附件)。

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是高校主动适应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接“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各高校要坚持以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增强内涵发展的持续力。

请各立项建设院校加大对高水平专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和绩效目标。项目实行年度考核评估和终期评估验收制度。对执行落实不力、工作进展缓慢或未开展实质性建设的项目,市教育局将督促整改或取消立项。

附件: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

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3年8月30日


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面向产业

1

集美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

2

集美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装备

3

集美大学

轮机工程

航运产业

4

集美大学

物流管理

商贸物流

5

集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技术

6

集美大学

旅游管理

文化创意

7

厦门理工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

8

厦门理工学院

车辆工程

机械装备、新能源

9

厦门理工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文化创意产业及互联网

10

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装备

11

厦门理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材料

12

厦门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

智能建造

13

厦门理工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装备

14

厦门理工学院

物流管理

商贸物流

15

厦门医学院

生物制药

生物医药

16

厦门医学院

药学

生物医药

17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文旅创意

18

厦门华厦学院

物流工程

商贸物流

19

厦门华厦学院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

20

厦门工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商贸物流

阅读延伸:《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


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两岸融合的意见》(闽政文〔2021〕97号)和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等文件精神,引导我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决定实施我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紧密对接我市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2020-2035)和“4+4+6”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坚持以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应用型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20个高水平专业。力争通过3年建设,到2026年,建好一批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群众满意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专业,支撑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4大支柱产业集群,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发展的持续力,助力开创厦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育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坚持分类定位。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为基础,明确专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定位和突破方向,在各自层次、领域办出特色和水平。

(三)坚持产业为要。以服务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目标,融入产业链和创新链,把新技术革命、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需求和社会发展、民生急需作为建设的出发点,突出专业的引领产业特征和服务能力。

三、建设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思政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系统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专业内涵提升,着力打造引领厦门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专业,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专业交叉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的若干关联专业快速发展;依据行业和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推动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新专业,探索专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路径;既要立足当下实际优化专业结构,又要拓展国际视野,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愿景谋划专业发展,推进与企业协同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推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赋能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增强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科教融汇、理实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专业体系、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等贯通建设。完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符合高质量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推进“引企入教”,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改革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虚拟仿真、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引领产业需求融合。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与共享,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课程建设和指导毕业论文,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快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现代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教学案例库。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自主设计实践教学比重,把行业企业的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五)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高质量、多维度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和行业领先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引进企业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六)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行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校任教的有效路径。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定与聘用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构建常态化教师精进发展机制。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论文,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利用企业师资、软硬件设施、创投基金等产业优质资源,联合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开展校企合作学科竞赛,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共建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鼓励将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促进学校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八)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金砖国家优质高校建立“教师互动、学生互派、学分互认”的双向交流机制,主动融入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依托项目引入台湾优质教育和产业资源,不断创新闽台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合作办学、师生培训计划和交流互访等多种渠道,打造两岸高校师生学术科研交流的高质量精品项目。

四、建设项目实施

(一)项目申报。福建省一流应用型高校申报专业不超过8个,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申报专业不超过5个。近三年发生违规办学行为并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或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引发负面舆情的重大教学事故的院校,不得申报。

请各院校根据高水平专业遴选参考标准(附件1),提出立项申请,报送以下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1.推荐(或申请)函;2.《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项目申报表》(附件2)、《厦门市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3.主要佐证材料(单独装订成册)。上述材料封面均需加盖公章。

申报材料和佐证材料报送时间截至2023年6月26日,逾期不予受理。申报材料纸质版(双面打印5份)和佐证材料(双面打印5份)送至厦门市教育局高教职教处;同时将材料电子版和盖章扫描版发至邮箱:xmedu_gjc@163.com,文件统一命名为“XX学校高水平专业项目申报材料”。联系人:吴建华,联系电话:2135695。

(二)项目管理。市教育局高教职教处负责遴选确定专业建设项目并面向社会公布,对专业申报与遴选、建设经费使用、建设实施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控和检查评价。采取“一次性立项,分年度投入”的方式,2023年立项建设20个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期3年,建设期内实行年度报告、年度评估、建设期满验收等制度。各立项院校每学年对本校专业建设进行自查,形成年度报告报送市教育局高教职教处备案。市教育局每年7月组织评估,通过评估的项目予以划拨下一年度专项资助经费。对评估不合格的,将停止经费支持,取消建设资格。建设期满,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合格后认定为市级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水平专业。

(三)项目保障。各院校要高度重视高水平专业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人和建设路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市教育局安排专项资助经费支持高水平专业建设,各院校配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专业建设。


下一篇江苏持续推进职教体系建设改革

上一篇厦门卫视记者98投恰会采访凤凰创壹董事长林庆平博士

大家都在看

一站式解决中高职——教育培训、招生、运营、管理难题

立刻联系我们

前台总机(全国):0592-2105111

技术支持中心(全国):0592-2529323

网络推广(全国):0592-2529338/15259229763

江苏分公司(江苏):025-68728205

联系QQ:2276133724

微信号:fhcy15259229763

您好,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欢迎提交任何关于我们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扫码下载APP

关注微信公众号

网站地图|分销联盟|100唯尔网

版权所有:厦门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 Onesoft © 2025 闽ICP备2023001879号